|
守好生命门户 重视慢性呼吸系统疾病
发布时间:
2021-06-02
经常止不住的流鼻涕、打喷嚏,常年咳、痰、喘……,要警惕!慢性呼吸系统疾病可能正在危害您的健康。 世界卫生组织流调学研究表明,慢性呼吸系统疾病和心脑血管病、恶性肿瘤、糖尿病并称为“四大慢病”。当下,我国在应对突发性急性呼吸道传染病、新冠疫情防控等方面已取得巨大成就。但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早期防治和全病程规范管理上仍存在巨大挑战。最主要的几点就是表现在一是公众对各类慢性呼吸系统疾病的认知不足,往往等到疾病严重影响个人生活的时候,才上医院诊治,殊不知往往已错过了最佳治疗时期;二是国家政策层面缺乏重视,没有象高血压和糖尿病一样纳入慢病管理,有政策经费支持,三是医疗卫生系统对呼吸系统的慢病管理没有引起高度重视。四是医护人员重治疗轻预防管理。 常见的慢性呼吸系统疾病有慢性阻塞性肺病(俗称老慢支),支气管哮喘和睡眠呼吸暂停综合症(俗称鼾症)。为积极应对这三种高发慢性呼吸系统疾病,区中医院自2020年3月组建呼吸科队伍以来,做了大量的临床工作,通过引进先进的多导睡眠呼吸监测仪器、无创呼吸机、高频高流量吸氧机、肺功能仪、支气管镜等先进诊疗设备,建成了一只由浙江医院专家、主任医师做顾问,4个硕士研究生、3个本科生的高学历医疗团队,12名护士团队和40张床位。如今,中医院呼吸科医护人员以精湛的技术和高度的责任心,用专业技术为患者守住生命的门户。 有这些症状您就得注意当心了 立夏已过,天气逐渐炎热,夏季也是呼吸系统疾病高发的季节。夏季高温会使病菌、细菌、寄生虫、繁殖更为活跃,高温环境降低人体免疫力。同时,夏季多炎热,空调成了人们最好的消暑方式,长时间在空调房内因寒冷而毛孔闭合,极易中暑。冷热交替下,空调病等一系列病症高发,极易引发慢性呼吸系统疾病复发和急性加重。 那么,哪些呼吸症状值得注意呢?常见的表现有:反复咳嗽、咳痰、气急、胸闷,打鼾等,这些都是三大慢性疾病的特征。前面几个都很好理解,症状一抬头,大家的注意力往往也都能瞬间紧绷。但是,为什么打鼾也需要注意呢? “打鼾俗称打呼噜,是病人缺氧的表现,也是三大慢性疾病中的睡眠呼吸暂停综合症患者的典型特征。”区中医院呼吸科副主任医师李向东说。很多打鼾患者不会有“这可能是疾病”的认知,除了口腔下颌骨等解剖结构异常的患者外,多数病人都表现出肥胖、内分泌失调等症状。 太阳镇有一名占姓病人,就是睡眠呼吸暂停综合症患者。今年51岁的他,治疗前的体重足有192斤。过去几十年来,占某过度肥胖,内分泌失调、长期便秘,打呼噜严重,经常头晕、胸闷,睡眠质量差,焦虑易怒、精神状态不佳。2020年年末,占某来到中医院就诊。在多导睡眠监测仪的检测下,李向东医生诊断他为睡眠呼吸暂停综合症重度患者,为他制定了详细的治疗方案,睡觉和自备家庭呼吸机等。 在李向东医生的悉心治疗和指导下,半年时间后,占某体重明显减轻了20多斤,从192斤减至168斤,睡眠显著改善,打呼噜频率显著下降。“整个人都精神多了,睡得好,吃得好,真的要感谢李医生。”占某说。 像测血压一样测量肺功能 “前期诊断非常重要,慢性呼吸系统疾病一定要早诊早治,要像测量血压一样测量肺功能,这是钟南山院士在2005年的时候就提出来的。” 测量血压、测量血糖、检查血常规等,对广大市民来说是习以为常的事情,但是测量肺功能对很多患者来说却很陌生。检测肺功能其实很容易,测量者只需要使用肺功能仪,根据检测人员提示对着仪器呼气,通过使用者的呼气量和呼气时间的比例关系,仪器就能快速绘出一张肺功能曲线图。“我们一般认为,一个患者小于正常指标的70%的话,这名患者的肺功能就已经出现了问题。”李向东医生说,肺功能检测并不难,但却是诊断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金标准。 “慢性呼吸系统疾病的症状大多类似,大多数患者前期都不够重视。”李向东医生说。比如,患上慢阻肺后,病人常伴有反复咳嗽、咳痰、气喘等表现,40岁以上人群易发。随着全身脏器的长期缺氧,患者肺血管收缩、肺动脉高压,严重者容易引发肺心病、合并肺结核、甚至肺癌等。 “慢性呼吸系统疾病后期危害大,所以前期做肺功能检测是非常有必要的。”李向东说,确诊后,要及时帮助患者排除诱因,急性期有感染的抗感染治疗和化痰止咳吸入制剂等对症治疗,通过使用舒张支气管皮表面激素等吸入剂等手段,在当下时节,配合中医院中西医结合的三伏贴疗法等,祛邪补气祛湿、冬病夏治、固本培元,能够收到较好的疗效。 早防、早诊、早治是呼吸专家很早就达成的战略共识。在李医生看来,作为医务工作者,呼吁大众重视呼吸一健康,实现慢性疾病早发现、早治疗,也是医学人文精神的重要体现。“这一年多以来,我们取得了一些成绩,也收到了很多患者们的锦旗和感谢信,这既是对我们工作的肯定,也是我们今后工作的努力方向。服务患者,为病患排忧解难是我们医生的使命。在慢性呼吸系统疾病的诊治方面,在创建健康临安方面,我们永远在路上。” 来源:临安新闻网 作者:
编辑:黄晓强
|
|